✦
•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作为临床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认知不断提升,特医食品在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及特殊人群营养支持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数据显示,特医食品产业规模正稳步扩大,已成为健康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6月20日,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和上海博华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健康与营养保健品展、2024亚洲天然及营养保健品展”(简称HNC健康营养展)展会同期,成功举办了“第八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论坛”。此次会议邀请了政府主管领导、行业专家及雀巢、西安力邦等企业代表,围绕特医食品的法规政策、市场发展和创新研究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为特医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医保商会副会长谈圣采先生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群众对于营养与疾病认知的不断深入,特医食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据统计,我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已由2018年的42.5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14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2.0%。他表示,“特医论坛是医保商会精心打造的行业交流平台,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业界同仁,从市场、研发、实际应用等角度展示特医食品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希望为大家搭建交流的平台,奉上思想的盛宴。”

医保商会谈圣采副会长致辞
时至今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论坛已成功举办八届,八载耕耘,见证了特医食品产业的成长与变迁。八,象征着丰富和无限,也预示着新的突破和希望。本届论坛内容丰富,亮点纷呈。从特医食品的监管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2023年11月13日审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将进一步严格注册要求,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生产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对临床试验进行现场核查。必要时,可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等开展延伸核查,并明确7种不予注册的情形;进一步规范标签标识,严格监督管理;同时鼓励研发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其中制定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罕见病类、临床急需且尚未批准过的新类型特医食品可申请适用,审评时限为三十个工作日。截至目前,特医行业实有有效注册企业63家,批准了186个产品(注销6个),其中境内50家企业155个产品,境外13家企业31个产品。
行业资深专家邓少伟女士介绍了特医食品在原料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从原料的类别、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精彩讲解。她强调,特医食品的配方和原料选择需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以确保其安全性和营养效果,并详细讲解了特医食品配方中的关键原料,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选择标准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行业专家邓少伟女士
来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的徐同成所长分享了1,3-甘油二酯在特医食品中的制备与功效评价。他指出,1,3-甘油二酯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油脂,具有显著的生理功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徐同成介绍了1,3-甘油二酯在改善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方面的效果,并展示了该原料在特医食品中的创新应用。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徐同成所长
雀巢健康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的颜廷艳女士分享了特医食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机遇。她指出,从市场总体看,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存在着进入门槛高、社会认知度低、行业专业人才匮乏等难题。企业应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推出更多高品质的特医食品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雀巢健康科学(中国)有限公司院外市场负责人颜廷艳女士
西安力邦临床营养股份有限公司的杨宏先生就特医食品的研发及配方组份分析发表了演讲。他详细介绍了特医食品的配方设计原则和关键成分,并分享了公司在特医食品研发方面的最新成果,强调了科学配方在特医食品中的重要性。

西安力邦临床营养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宏先生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营养中心的孙建琴女士介绍了我国肌肉衰减症特医食品标准的研制进展及临床试验规范。她指出,肌肉衰减症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问题,通过特医食品进行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享了相关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经验,为特医食品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营养中心教授孙建琴女士
会议的最后,专家们共同展望了特医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与会者一致认为,未来特医食品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特医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更多行业信息,请联系医保商会膳食营养补充剂专业委员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HNC健康营养展